随着环境产业“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环保企业的业务模式、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正遭遇空前的内外压力。
当我们迈入2025年,这个行业开始进入一个更为现实和更具挑战的状态:污染治理的需求仍在,但增长变缓;市场竞争加剧,但利润率被压缩;政策导向更加务实,但补贴红利退坡……
当下,变革已成为必选项。
李强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及“生态环保”相关内容,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度关注。那么,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哪些涉及环保的重点内容?又为环境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回顾2024年环保领域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介绍,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
国家有力实施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支出规模,加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介绍,2024年国家在环保方面做了如下工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部署2025环保领域重点工作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部署各行各业2025年重点工作的重要信号,沃尔德斯从中国水网中摘取了与环境产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并进行了解读,详情如下:
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5重点工作内容: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为发展的关键词
E20解读: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再次强调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这一点,意味着未来降碳减污仍是发展目标之一。
E20指出,目前碳话题下的获益主体主要是新能源行业,环保企业当前在减碳方面的市场空间并不大。薛涛表示,环保行业跨界新能源有着天然的优势,新能源的源头是节能。当下,新能源各种技术的完善,给了环保企业很好的入场机会。
双碳战略的扰动也给环保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一方面,企业积极开展碳减排技术的积累和应用,比如能效提升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数字赋能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碳减排管理,包括碳资产管理、参与标准制定、减排核算方法测算等。
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稳妥化解地方政府欠债风险
2025重点工作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总体要求与政策取向部分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
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原则,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坚决遏制违规举债冲动。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推动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首次提出“具身智能”等新词
2025重点工作内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十五五”将至,环保产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五五”期间的发展和规划,也是环境产业的重要议题。去年,在2024 E20环境产业圈层思享会暨E20环境平台乔迁&两山科汇馆产品中心揭牌仪式上,广大E20环境产业圈层企业共聚一堂,共同前瞻环境产业“十五五”规划,包括首创环保集团、北控水务、瀚蓝环境、苏伊士等在内的环保领军企业代表以及北京市政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中标院资环分院研究员王秀腾等行业专家都出席了这次思享会,在这次会议上做了深入的讨论和分享,围绕智能化与环保行业的融合与创新,以及产业的发展变革和环保领域的标准制定等话题,解析了环保行业的未来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环境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力量,必然在这些任务目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望 “十五五” ,我国环保行业正处在风云变幻的关键节点,“开新局” 之路充满荆棘,却也是实现转型的黄金机遇期。